假如给出10分钟,能够完成多少司法工作?预约一次庭审,还是完成一次公告?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的10分钟却非同一般,它不仅跨越了40公里的直线距离,并且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实现了“法院干警线下调取档案”+“法官线上确认样本”工作二合一。
这原本看起来是一起普通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,当事人不认可一份保险理赔单上的签字,故提起了笔迹鉴定;为提取到适宜比对的样本材料,原告方要求调取银行《银行柜台取现服务客户回单》内的签名作为样本。
按照流程,承办此案的法官在确定鉴定机构后,第一时间向银行提供证明手续并积极协调鉴定机构,这时,本案的特殊性才逐渐显现。首先,经核实本案中样本原件保存在距离法庭40公里远的银行库房中;其次,由于样本使用存在争议,提取材料后需由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再次质证确认;最后,当事人要求法官陪同现场确认样本情况,但因近期庭审排期较满,这一道道难题摆在法官面前,如何将多种需求压缩在有限的时间里?
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团队的刘兴茹、刘超发现本案矛盾点在于各方时间安排上的冲突,经与法官沟通确认,决定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的同步模式。为了可以顺利开展调档,两位干警前期做足准备工作,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好法官、鉴定人、银行、双方当事人五方人员时间。当日,鉴定管理人协同当事人双方及鉴定人前往银行位于顺义的库房,样本材料刚一“新鲜出炉”,法官便同步通过云法庭组织当事人在线进行样本确认。鉴于样本保存情况完整清晰,双方当事人均同意使用这份该样本作为鉴定材料使用;仅用不到10分钟,法官就组织当事人完成线上质证并形成笔录,最大限度节省了多方时间成本,鉴定机构后续的工作也得以正常开展。
调档结束后,双方当事人均表示“还好有法院同志提出解决方案,这样的形式太方便了,我们就不用再花两小时从顺义跑到山后法庭确认了,咱们海淀法院的确考虑到了我们的需求,节省了不少时间。”
如何将服务营商环境的目标同为法官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相结合?如何通过对鉴定辅以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推进模式让案件“动起来”?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团队给出自己的答案——自2022年至今,已外出调档40余次,对接第三方机构70余家,通过对个案特点的把握和全程跟进,搭建了一条当事人和法院间的沟通桥梁,让每一个“10分钟”有了无限的可能!